TOP

社员毛小东文物研究提出新观点 揭开法门寺馆藏珍宝“真实身份”
2018-12-14 11:07:19 来源: 作者: 【 】 浏览:1204次 评论:0

  我社社员毛小东现为法门寺博物馆文博馆员、扶风县政协委员。从事文博工作13年,其关于法门寺金石学、器物学的相关学术论文曾发表于《中国书法》、《文博》、《收藏》和《中国文物报》。
  30年前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国家一级文物“鎏金银龟盒”,是唐僖宗供奉法门寺地宫佛骨舍利的,一直被法门寺学术界认为是贮藏茶叶的茶具,其复制品也长期以来用于茶道表演,引发关注。毛小东经过十余年潜心研究和实验,发现“鎏金银龟盒”不是茶具,其真实的功用是香具,吞香吐烟才是它的真实身世。这一新观点颠覆性改变了鎏金银龟盒的“茶具说”。
  “鎏金银龟盒”重820.5克,长28.3厘米,宽15厘米,高13厘米。分体锤击,纹饰鎏金。器物整体为龟形,昂首引颈,鼻部、嘴部中间及两端镂孔。以甲背作盖面,上有龟背纹,龟身内空,四足有力,内部中空。盖与腹焊有圆子母口相接,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  有专家学者认为“鎏金银龟盒”的腹部供贮放碾碎的饼茶细末,也有人认为它是贮热水的。由于工作关系,毛小东经常接触这件“鎏金银龟盒”,他发现‘小金龟’的盖子里面有燃烧熏香的痕迹,里面有一些遗留物,就怀疑它不是茶具,而是香具。
  毛小东用复制品做了实验,倒茶叶末时,龟盒头部前端的小孔处会被堵住,只能从龟嘴的两侧出茶末。盛热水时,热水会从龟鼻部及口部等5处镂孔同时出水,水量大小和方向不一致。不论是倒出的茶末还是热水,难于将其聚拢一处,很不方便,不符合常理。银龟盒设计多处镂孔的地方,把它作为贮藏茶末的器具,不利于实际操作。”
  实验表明,“小金龟”符合作为熏香具的条件,应是香炉。“鎏金银龟盒”根据龟的眼口生理特征共有5处被巧妙镂孔,这些镂孔和独特空间设计理念,是它作为熏香具的必要条件,它内部独特的构造为燃香提供了一定空间,外表仿造龟形,内部中空,尤其是龟的四足内部中空,扩大了体内空间,给作为熏香具提供了充足空间进行香品的有氧燃烧,龟体似球体状,有利于香烟顺着弧线内壁快速流动出香。
  银龟盒盖内侧靠前及中部有明显的黄褐色附着物,且有不同程度的结痂痕迹,银龟盒嘴部内侧和颈部都遗留黑褐色的痕迹,银龟盒腹腔内遗有分布不均、大小各异的深褐色和黑色斑点等残留混合物。为了验证自己的分析,毛小东进行了燃香实验,点燃塔形檀香,吹灭明火,再放到龟盒底部自然燃烧,随即产生的热气流会裹挟着香烟向上运动,然后盖上龟盖子,烟自然而然沿着龟盖子内侧向龟颈部运动,最后从龟头部的镂孔处流出香烟。通过燃香实验,毛小东证实此物可以作为熏香具,而且找到了“鎏金银龟盒"内部遗留痕迹形成的原因。
  实验证明,‘鎏金银龟盒’并不是一件茶具,其真实功用是香具,名称改为‘唐鎏金银龟香炉’更为准确。毛小东认为,唐鎏金银龟香炉的造型形象生动、细致直观,“镂孔”和龟形器物的生理特征完美结合在一起,其功能蕴藏于器体的细节之中,彰显出唐人巧夺天工、匠心独运的工匠精神。他不无感慨地说:“金龟千年误作茶盒,吞香吐烟终显身世”。
  静观千年法门遗珍,似乎令我们回到了千年之前:鎏金银龟香炉被唐僖宗御赐法门寺地宫供养佛骨真身舍利燃香时,龟吐仙云、云腾雾绕的“皇帝佛国”胜景又飘然若现……(毛小东)

Tags: 责任编辑:baoji93
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:九三学社社员被宝鸡市政协聘为智.. 下一篇:我社社员郭劼、苏晨华摄影作品获奖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相关文章